本項目是一幢歷史保護建筑,20世紀30年代建造,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7層。政府部門要求,外立面修復(黃色水刷石),內部結構不變,局部幾個房間內部裝飾需保留。請教外立面修復、內部辦公樓裝修大概要多少費用?
百余年獨特的發展歷史,使鼓浪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復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中西合璧的“萬國建筑博覽會”。優美的環境及獨特的歷史背景,使鼓浪嶼在清末民國時期成為眾多民族資本家及官宦士紳的向往之地,有實力的人士紛紛上島筑屋,并以此為理想的安身之所。為了保護這些建筑,在不破壞原建筑的情況下,對建筑結構的檢測、綜合分析和鑒定,堅持“修舊如故”的原則,可以對工程
經過幾個月的辛苦,考上了中國建筑歷史的研究生,自己的努力算是有了回報。但是對于前面的學習,還是又不少困惑,曾聽過有人說每個學科里面都有5.6本很經典的書,這些是一定要精讀的,對于建筑歷史,這幾本書該是什么呢?請各位前輩,老師指點一二啊,謝謝了。另外關于研究生時歷史的學習,希望大家各抒己見啊 呵呵呵 先謝謝了
建筑類型:商住兩用業主: Wohnbau Mainz GmbH,Mainz, D設計師:Massimiliano und Doriana Fuksas,意大利羅馬/法國巴黎位置:Markt 11–13, Mainz, D竣工日期:2008年撰文:恩里克?圣蒂法勒攝影:亞當?默克 在面向廣場通道的烘托下,進一步突出了弗克薩斯拼貼畫一樣的設計特征。轉角樓和右側的屋頂表面屬于同一公寓群。 二戰結束時,德國美因茨市中心85%的建筑都被摧毀了,僅有部分老城墻遺留了下來。美因茨市中心的建筑環境非常糟糕,上個世紀50年代,美因茨開始建造滿足基本功能
人類建造建筑的最初原因是為了居住。人類最初的房屋是用樹木搭建而成的,僅僅是為了能夠遮風避雨。這只能說是建筑的雛形。隨著人類的進化,建筑領域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奇跡。 祭壇的發現 原始人對于上和下的理解,可能與太陽的起落有關。人們最初把太陽想象成一只可以在空中飛翔的鳥,如遠古時期的中國人就把太陽想象成三足鳥。后來,原始人想象太陽鳥常常棲息在樹梢上。中國神話中的神樹——東方的扶桑與西方的若木,就是太陽鳥的棲息地。古埃及建造了高聳的方尖碑,供太陽臨時駐足用。接著,人們又把太陽擬人化,想象太陽是乘著馬車或坐著小舟跨越天空、穿過地下的。埃及古老建筑金字塔的葬儀就是對太陽由上界至下界巡游過程的模仿。中國神話中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現出原始人對太陽的敬畏和崇拜。最后,出現了為舉行獻祭儀式而建造的祭壇。祭壇是迄今發現的人類最早的建造物之一。 獻祭活動反映了最早時期的人類對世界的理解。在獻祭過程中,祭品與諸自然神(自然萬物)之間逐漸形成了神秘的一一對應關系。這一次次的獻祭儀式成了原始人類最重要的營造活動的起源。 “天啟”建筑觀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20世紀的建筑及其起源的一次全面審視,1980年問世以來便受到廣泛贊譽,從而成為該領域的經典之作。1985年本書再版時,作者對其進行了修訂,并增添了新的內容。此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擴充,補充了最新的內容,并對當前特別重要的領域和論點進行了考察。本書的參考文獻部分也經過重新審訂和擴充。本書資料翔實,涵蓋了自18世紀中期至20世紀90年代幾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師及代表作;豐富而精致的圖片,令本書的閱讀更加直觀;客觀而精到的論述,使現代建筑發展中紛繁復雜的線索變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藝術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關懷貫穿始終,建筑與音樂、繪畫、哲學的內在聯系也更可感知。文件格式:PDF文件大小:28 M
隨著時代發展,八十、九十年代建筑雖然占據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建筑功能的落后現在逐漸被人們所淘汰。如今為了迎合顧客的更高標準與體驗,這些老舊 項目 需要迎來新生,重新改造裝修,重新挖掘出更高的使用價值。 1、老舊建筑改造存在的問題
歷史建筑的保護在我國近幾年才逐漸的發展起來,總體來講對于歷史建筑的基本概念還沒有完全的規范。沒有一個國家的相關的完整的定義。按照上海歷史文化歷史建筑文化保護條例規定建筑30年是確定上海歷史建筑的條件,由此判斷歷史建筑應該是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價值和使用功能,第二個就是30年以上的建筑。其中可以是文物建筑或者是歷史保護建筑,也可以是一般的歷史建筑,對于歷史保護建筑和文物建筑在我國的文物法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中已經有嚴格的規定和限定,而未被列入這兩項的內容怎樣保護,一直是學術界、工程界的爭論焦點。認識上有很大的差異,在結構加固改造上怎么處理竟是沒有規范標準可以依據。往往是各類工程通過論證審批個別對待。歷史建筑的一個價值應該有三個方面的基本價值,一個是信息價值、情感與象征性價值、利用價
學習了
醫療建筑改造擴建的思考
但愿這問題已過時:巨大豪華的建筑是福?或禍?熱議重建圓明園不久,又欣聞上海取消建造世界第一摩天輪,還見廣州第四座電視塔的豪華方案,要躋身亞洲第一……建國不久即反建筑復古浪費之風,繼之多次禁止“樓堂館所”,誠然現已轉型市場經濟,建筑已成一大經濟支柱產業,問題的表現形式雖有變化,但實質并未改變。無疑時代需要可驕的建筑,我們是應當自豪的民族,中國的經濟奇跡創造的可驕建筑如長江大橋,更早的建國十周年北京十大工程,甚至萬里長城,今又有青藏鐵路、三峽大壩等等無不令人振奮不已。問題是應驕傲的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歷史其實早已證實分明。
建筑結構加固及改造總則 第一節 加固、改造工作程序(一)、可靠性鑒定 可靠性鑒定是已有建筑物加固或改造工作的基礎。 必須全面了解建筑的結構性能及安全隱患(如材料強度、構造措施、裂縫、變形及使用條件等),并對結構的可靠性做出全面的評定。建筑物可靠性鑒定的步驟如下:已建建筑物可靠性鑒定的步驟:(1) 對建筑物進行宏觀調查,(2) 根據現狀及用戶的要求,確定鑒定的項目和內容,(3) 實地檢測,實地檢測的內容包括:結構形式,截面尺寸,受力狀況、計算簡圖、材料強度、變形(撓度)、裂縫、鋼筋的配置和構造、鋼筋銹蝕、混凝土碳化、地基沉降等。(4) 根據實測強度進行理論分析計算,確定結構的實際承載能力和耐久性等級。(5) 根據各分項指標及評定標準,得出建筑物的可靠性鑒定結論。(二)、加固(改造)方案的選擇 已有建筑物加固方案的選擇十分重要。加固方案的優劣,不僅影響資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影響加固質量。 如,對于承載力不足而實際配筋已達超筋的結構構件,繼續在受拉區增配鋼筋是起不到加固作用
此建筑名“銅仁路333號”,原名吳同文住宅,上海人也稱之為“綠房子”。由匈牙利籍建筑師鄔達克于1935年設計,1938年竣工,鋼筋混凝土結構。業主計劃近期對其進行保護修繕,改為高檔辦公用房。最近我在做這個加固改造設計,想跟大家探討一下。 根據業主提供的老圖紙和檢測單位提供的房屋現狀圖,我花了一星期的時間用來PKPM建模。感覺其過程極其繁瑣。因為這個是既有建筑,建模過程要嚴格遵照原設計,每根梁每個柱子都要根據既有的房屋來建,一個一個截面尺寸去核,柱子和梁是否偏心,都要去核對。完了根據建筑提供的平面圖布荷載,領導說分析時候先不考慮抗震。我建好了一算,哇塞,混凝土構件演算簡圖一片紅啊。這僅僅是靜力分析,汗,要是考慮抗震作用的話,這房子不敢住人了。用今天的結構國標規范和分析方法驗算1935年的設計,算不過去太正常了。不過我到現在也不理解,這個建筑大師設計的房子至今被使用,只是該到了修繕的時候了! 說到這里插一段這個房子的歷史淵源。20世紀三十年代,來經濟活躍的上海尋夢的鄔達克,逐漸成為上海最活躍的建筑師,人們紛紛找他設計房子。一個大老板如果住進他設計的房子,是相當體
原有舊廠房,框架結構,改為幼兒園,該建筑防雷接地怎么做?基礎還能作為接地體嗎?原有接地裝置不知道還能否繼續用。防雷等級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