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論文分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三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對國內外城市濱水區開發以及城市綠化現狀的分析,指出現代城市濱水區綠化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部分,通過對城市濱水區綠化景觀空間構成及其分析,探討城市濱水區的景觀景觀空間組織方
德國景觀設計師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節約型景觀設計的原則就是維護自然界本身的緩沖和調節功能,把人類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小程度。
本項目從抗震設防目標、抗震設防類別、場地分類、反應譜和抗震設計方法等方面對中國抗震規范GB 50011—2010與澳大利亞抗震規范AS1170. 4-2007進行了詳細的對比分析,并指明了兩本規范的異同,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我國抗震規范 GB
隨著中國近幾年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的全面展開,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高速公路的高品質建設,對綠化景觀提出更高的要求。高速公路的綠化景觀設計包含了多方面內容,本文重點從鄉土植物在廣梧高速公路路線路基、隧道景觀、互通立交、邊坡、服務區
為了進一步提高設計水平,使我公司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逐步實現規范化、標準化、網絡化,我們通過對近年來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的經驗進行提煉和總結并制訂本標準。今后,凡我公司承接編制的各類設計任務應用計算機輔助繪圖,均需依照本標準進行。全公司各設計人
中國傳統文化認為:水,為萬物之靈,生命之源。她,更賦予公園 最自然的靈性美感。臨近水邊,使人心曠神怡,遠離塵囂,靜謐和諧。 水,還能增加空氣濕度,調節空氣溫度,改善環境質量等生態功能。本 案萃取了中外園林設計精華,充分利用先有的河道,因地制
長期以來,在許多景觀或環境藝術設計師眼里,綠色植被的種植在整個設計方案的制定中處于次要地位,常常是在總體方案確定后再擴初圖或施工圖階段才進行綠化設計。這樣的設計流程往往會造成初始設計方案沒有充分考慮整體空間的景觀形態,忽視了植物景觀在整體的
現代意義上的景觀規劃設計,因工業化對自然和人類身心的雙重破壞而興起,以協調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為己任。與以往的造園相比,最根本區別在于,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主要創作對象是人類的家,即整體人類生態系統;其服務對象是人類和其他物種;強調人類發展和資
植物不僅可以改善氣候環境,減少環境污染和噪聲,而且能夠創造優美的景觀,使人們融入大自然的綠色之中,給人一種回歸大自然的舒暢的感覺,使景觀環境變得優美、活潑、豐富多彩。
根據建設部落實國務院《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的要求,依據地震局修編的災區地震動參數的第1號修改單,相應變更了災區的設防烈度,并擬增加部分條文的修訂,合計改動28~29條,其內容統計如下: 1. 災區設防烈度變更,涉及四川、陜西、甘肅,共
環境溫度不低于4℃,且不高于70℃的場所應采用濕式系統。 環境溫度低于4℃,或高于70℃的場所應采用干式系統
一個建筑的設計,其實也是一個景觀的設計。建筑自它誕生日起,就意味著它將改變一個城市的景觀,同時本身又將成為這個城市新的景觀;一個景觀的設計,其實就是一個為了自然而人為的去改變自然的設計。自然還需要被設計嗎?——這只恐怕是一件世上最不自然的事
景觀設計是近年來國內剛剛興起,逐漸形成的一門學科。由于行業的欣欣向榮導致很多院校紛紛設立景觀設計專業或者在相近專業中設立景觀設計課程,一時間成了國內的“熱門專業”,但整體看其專業教學還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學科教育相對滯后:專業定位不合理;培
本次修訂后共有14章12個附錄。除了保持2008年局部修訂的規定外,主要修訂內容是:補充了關于7度(0.15g)和8度(0.30g)設防的抗震措施規定,按《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調整了設計地震分組;改進了土壤液化判別公式;調整了地震影響系數
作為一個景觀設計師,不僅要重視植物景觀的視覺效果,更要營造適應當地自然條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體現當地自然景觀風貌的植物類型,使植物景觀成為一個園林景觀作品,乃至一個地區的主要特色。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植物的特性和共性,設計出
l、景觀設計的現狀與前景,景觀設計一詞近年來大為流行,似乎已成為城市規劃建設上檔次上水平的一個重要標簽。景觀設計大到城市的總體形象設計,具體到城市節點如城市廣場、城市公園、濱河親水空間、街區景觀、街頭綠地、居住區環境設計等等;小到雕塑小品、
本規范對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范及其年 補充規定簡稱原規范在以下幾方面作了重大修訂 結構設計采用概率極限狀態設計原則以分項系數極限狀 態設計表達式替代原規范采用的定值法的計算原則和方法 修訂了壩基巖體分類提供了巖體與混凝土接觸面巖體 壩基深層結
本文從景觀設計的相關定義人手,逐步談論了農村旅游景觀設計的要點、原則、一般程序、方法、相關技術指標(參數)等,闡述了如何設計旅游景觀和如何利用景觀發展旅游的一些方法和技術性問題,可資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時參考。
城市化和工業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給城鎮鄉村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光輝燦爛的前景。但正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城市化中“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通,樹成行”[1]的標準化建設,把一個個風景如畫的鄉村小鎮變的如同一條流水線上生